關於信力和「心使氣」、「求以得」之科學原理--老子大道科學體系
「心使氣」之原理。「心使氣曰強」(55 章),老子說,心能指使氣, 叫做強。精神、意念能指使物質之氣、精氣的運轉,叫作強,「守柔曰強」(52 章),持守柔的叫作強,大道柔弱之強。如太極拳,意到氣到,打通體內之剛強不通處,打通經絡。精神變物質——精神力,意念致動——意念力, 實際上是信力——信念、信仰的力量。信仰者,正信、完全信、高度理性之信,徹底、完整、全面的百分之百信,而與宇宙大道本體之「其中有信」(21 章)之「信」相合一。其德全矣,而體現為執行力——大道、道德之勢,「道生之,而德蓄之;物形之,而勢成之」(56 章),道化生它,而德畜養它; 物形成它,而勢成就它。「心使氣曰強」(55 章),心指使氣,叫作強,正是「摶氣致柔,能嬰兒乎」(10 章,摶聚精氣,達到柔和,能夠好象嬰兒嗎) 的操作技術與途徑工夫,進而方能「含德之厚者,比於赤子」(55 章),含蓄德性純厚的人,好比赤子。它是大道「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」(42 章) 之萬物核心機制、生命機制、生存機制科學原理的體現,具有大道科學性。心者,陰也;氣者,陽也;強者,沖氣以為和也。老子之「強」,大道之強也!以慈為勇為強,以柔弱為強,以不爭為強,以自勝為強,以有志強行為強。反對的是世俗之人的強梁,反對的是世俗的「堅強」——「堅強者,死之徒也」 (76 章,堅強呀!死亡的途徑啊);「強梁者,不得其死」(43 章,強暴剛猛的人,不得好死)。
「求以得」之原理。「古之所以貴此道者,何也?不謂:求以得,有罪以免歟?故為天下貴」(62 章),古代所以尊貴這個大道呀!為什麼呢?不是說:要求可以得到,有罪咎可以免除嗎?因此,為天下所尊貴。大道有其歷史繼承性,所以老子說:「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」(14 章),執持著上古流傳下來的大道,來統御現在的萬有。道要古道、正道、大道。為什麼要「古」?大道要經受時間的檢驗,代代驗證,代代相傳;為什麼要「正」? 要以百姓之心為心,人民利益至上,提倡的是平民化的聖人人格;為什麼要「大」?千百萬人民大眾走的路,越走越寬廣。自正之道,「以正治邦」(57 章),「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正」(37 章),「清靜可以為天下正」(45 章);廣大之道,「大道廢焉,有仁義」(18 章),「行於大道,唯施是畏」(53 章)。得道之人,有求必應;正心誠意之人,有求必應;自助天助之人, 有求必應;含德之厚之人,有求必應;在大道的偉大事業,能處惡、受垢、受不祥而自勝、強行之人,有求必應。「處惡」——「上善若水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」(8 章);「受垢」、「受不祥」——「是以聖人之言曰: 受邦之垢,是謂社稷之主;受邦之不祥,是謂天下之王」(78 章);「自勝者,強也;強行者,有志也」(33 章)。大道心念之求,一念通天,天人合一,即我即道,即道即我,有求必應,心想事成,乃大道心性科學作用於其間啊!它的關鍵處在於無上之心法:轉「私妄昩」為「公正明」;這樣,「私妄昩」之果——「假醜惡」就自然而然地向著人生「公正明」之正果——「真善美」轉化了。以此公正明、真善美之大道信仰之心力,自然能「心使氣」, 自然能「求以得」,有求必應了。這就是大道信仰力的科學原理。